
发布日期:2024-12-27 06:09 点击次数:103
四处出击:人民军队苏制伊尔-12运输机股票配资靠谱
作者 中华幼鹰/鹰击苍穹
伊尔-12飞机是中国从苏联进口的活塞式双发运输机,代号15号机。
这种在苏联不太起眼的飞机,却在中国大放光彩,用途广泛,四处出击。
1943年,伊留申设计局开始设计伊尔-12客机,旨在取代道格拉斯DC-3的许可生产版本里-2。
1945年8月15日,采用M-88B发动机的伊尔-12首飞。
但发动机不成熟,因此决定更换。
展开剩余87%1946年1月9日,改用ASh-82FN发动机后的伊尔-12首飞。
飞机遵循了双引擎运输机的经典布局,采用全金属下单翼结构,传统尾翼,起落架为前三点式,发动机装有二级增压设备,安装了防火防冰设备。
与里-2相比,一个主要的亮点是前三点式起落架,在起飞和着陆时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野,安全性提高。
但是飞机仍然没有采用增压座舱,作为客机使用时不能高空飞行。
而且,基于安全考虑,民航飞机的载客量从原设计的27人被限制在18-21人,性价比大幅降低。
由于伊尔-12的运营成本是里-2运输机的2倍,在苏联民航并不太受欢迎。
因此,伊尔-12在莫斯科30厂生产663架后,被改进型伊尔-14接替。
伊尔-12机组乘员4人,设计载员27-32人,翼展31.7米,机长21.31米,机高7.8米,机翼面积103平方米;空重11000千克,载重2610千克,正常起飞重量16800千克,最大起飞重量17250千克,载油量4150公升(6个油箱)、6000公升(10个油箱);动力装置为2台АШ-82ФН双排气冷星形14缸活塞发动机,配АВ-9Е-91型四叶自动变距螺旋桨,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。
伊尔-12最大速度407千米/小时(高度2060米),巡航速度340千米/小时,上升率7.3米/秒,爬升到3000米所需时间12分8秒,实用升限6700米,基本航程2200千米、最大航程3800千米,最大续航时间10小时,起飞滑跑距离500米,着陆滑跑距离700米。
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,能使用的高空运输机仅有9架C-46飞机,空投能力远不能满足部队需要。
1950年9月16日,中国致电苏联,提出订购42架伊尔-12运输机,其中训练用飞机12架。
1950年11月中旬,训练用的12架伊尔-12运输机抵达。
1950年11月24日,空军第一个运输航空兵团——高空运输团在四川新津正式组成。
1950年12月底,其余30架伊尔-12运输机和备份器材抵达。
引进的伊尔-12飞机均没有带高空氧气设备。
空军高空运输团装备36架伊尔-12飞机及9架C-46飞机,第二航空学校装备6架训练用的伊尔-12飞机。
1952年5月,华北军区空军所属空运大队、空军北京西郊机场和空13师的女航空人员,合编为空军独立第3团,装备里包括伊尔-12运输机。
在中国,伊尔-12飞机除用于运输、空投、训练外,还用于剿匪、平叛、侦察、电战、航测、科研等多种任务。
1952年7月20日~8月20日,黑水战役期间,空13师派出伊尔-12运输机,空投物资,配合地面部队剿匪。
1952年12月下旬,空13师派出伊尔-12运输机1架,以兰州为基地,向土匪盘踞的窝点空投传单等宣传品。
1953年3月初,甘青川边剿匪,空13师39团派出伊尔-12运输机5架,进驻兰州机场,执行空投支援任务,直至7月底战役结束。
1954年2月和11月,一架改装为电子干扰飞机的伊尔-12,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对雷达部队进行试验性干扰训练。
1956年3月,空军用伊尔-12运输机试飞北京-拉萨航线,为此在飞机上进行了16项改装,减少了空中单发飞行的可能性,增强了通信导航能力,改善了机上成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。
1956年5月26日,空13师副师长韩琳机组驾驶伊尔-12运输机5116号从海拔3927米的玉树机场起飞,飞越“世界屋脊”青藏高原,在海拔高度4231米的当雄机场降落,成功完成首次试航拉萨任务。
1956年5月28日,副团长韩兴华机组、副大队长韩占钧机组,分别驾驶伊尔-12运输机5118号和5105号,安全降落当雄机场。
1956年9月~1958年6月,伊尔-12运输机在青藏高原安全飞行近两年,后改用更加先进的伊尔-14飞该航线。
头皮屑、头痒和毛囊炎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皮脂腺分泌失衡、真菌感染(例如皮屑和头痒的原因可能是头皮上的皮脂酵母感染,即毛囊炎),以及角质层的异常角化。头皮屑形成通常与皮脂腺分泌增加、真菌Malassezia感染和过度角化有关。这些因素导致表皮细胞脱落和头皮屑的产生。头痒可能是由于炎症、真菌感染或过度角化引起的。毛囊炎则是指毛囊的炎症反应,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,但也可能与真菌感染和其他因素有关。
今天,我们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女王智慧助力催乳师职业发展的盛会。在此,我谨代表主办方,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!
1957年,中国再次订购1架伊尔-12飞机。
1958年10月,空13师派出伊尔-12运输机进驻玉树机场,参加川甘青边沿地区剿匪平叛战斗。
1959年3月20日,为执行西藏平叛任务,决定由空军11厂改装2架可供目视侦察与照相侦察的伊尔-12飞机。
西藏平叛期间,驻当雄机场空13师39团飞行杨敏机组,在地面部队请求空中火力支援的情况下,在伊尔-12运输机舱门旁架设重机枪,空中扫射纳木错(腾格里海,天湖)地区的叛匪。
1962年,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,空13师伊尔-12运输机奉命支援陆军部队作战,并把我军直升机驾驶员空运到拉萨,以去驾驶我边防部队缴获印度的直升机。
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,空13师39团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郭洪礼、副驾驶李传森、领航员季献康、通信员王景海、空勤机械师耿君等空勤人员,驾驶伊尔-12运输机15503号两次穿进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取样。
1965年3月,对付美蒋空军U-2高空侦察机“13号系统”回答式干扰机的防干扰电路系统研制成功后,装在伊尔-12飞机上,先后成功在地空导弹二营、一营、三营进行反干扰实验。
1965年以后,伊尔-12飞机逐步换装国产活塞8丙型(代号651丁)发动机并配J7-G5(АВ-50)螺旋桨,单台起飞功率1850马力。
1970年11月28日~1971年3月8日,我国第一部机载脉冲火控雷达204雷达样机,装于伊尔-12飞机15532号上进行试飞。
1972年12月,155302号伊尔-12飞机完成改装地面微波无线电侦听设备,作为电子侦察机在成都地区进行了试飞。
1975年,空军为伊尔-12电子干扰飞机配备了我军第一种自卫用有源干扰设备963杂波干扰机,可对防空雷达和其他无线电设备实施噪声调频干扰。
1975年7月10日~10月28日,空13师伊尔-12飞机执行东海航空磁测任务。
1986年,全部伊尔-12飞机退役。
总的来看,伊尔-12在我军装备不多,但故事不少,不仅任务繁多,而且也被应用到了极致。
人民解放军辛苦了!股票配资靠谱
发布于:广东省Powered by 在线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实盘配资_实盘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